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-11反驳、顶嘴与鸡汤
今天咱们精读的是第十一章,让孩子学会反驳。乍一听这一章的标题可能会让有的家长不舒服。因为在很多家长看来,反驳就约等于顶嘴和抬杠。这是一个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避之不及的事儿。让孩子改还来不及,怎么还要让孩子学呀?这就是今天精读的意义所在了。
反驳是一个追寻乐观的重要认知进程。同时也有点类似于开快车,它能让你快速的到达目的地,可是一旦这个方向盘偏一点吧,那就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。今天的精读聊三个点,帮你不让孩子的反驳跑偏。这三个点在分别是如何不让反驳变成顶嘴,如何不让反驳沦为毒鸡汤,以及训练孩子的备选计划思维。
在前面这两章,马丁详尽的阐述了ABC法则。到了这一章ABC法则就有了升级版了,多加了两个模块变成了ABCDE。这里边这个D指的就是反驳,而E指的是激发。马丁在159页给这两个模块已经下好了定义了。反驳指反对自己想法的辩论,激发是反驳所带来的精神与行为的结果。作为家长,我们有必要引导着孩子一步步学会正确的反驳,把自己那些悲观的想法撂倒,踩上一千只脚,让他永世不得翻身。但是在反驳的过程中,容易出现两类跑偏的状况,而且本质其实就是没有把握好反驳的核心原则。
第一类问题出在没有把握好反驳的真正目的。我还记得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单词,英语单词写错一个词儿,我妈就会拿筷子敲我指关节儿一下。可这个并没有让我的英语成绩好起来,甚至让我跟我妈顶嘴。我说我一个中国人,我为啥要学英语呢?你小时候也说过一样的话,乍一看这也是一种反驳。
我对英语悲观,我就反驳说中国人就不该学英语。但是这不叫反驳,这叫顶嘴。你不好好学,你当然学不好,你瞎扯什么民族大义?钱学森不是中国人,人家难道英语不好吗?放在我的故事里,这是我跟我妈顶嘴。
放在每个人内心自我反驳的过程中,就是自己跟自己顶嘴。顶嘴跟反驳最大的区别就是反驳是为了追求正确的判断,而顶嘴是为了开脱。至于其背后的判断对不对,其实并不重要。我们在践行本章中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,我们让孩子学反驳,不是让孩子学着怎么甩锅与开脱,更不是为了让孩子学说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。
反驳应该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,你拿不真实的信息来反驳,那就是作伪证。除了真实性,咱们的反驳要实话实说之外,还有实质性,咱们的反驳要讲道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