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非暴力沟通》精读。
我的专长领域是情感沟通,主要处理人际关系,尤其是亲密关系的沟通问题。
在2021年初,我开始处理人们在情感关系中各种各样的沟通问题,它们既包含我们固有观念当中的错误认知,也包含话语实践当中的暴力因素。这一切都得益于《非暴力沟通》这本书。
《非暴力沟通》可以说是我的入门书籍,也是我至今仍在反复阅读的著作。我想大家对这本书并不陌生,就算没有翻开过,也至少听说过。
它自2003年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,而且还被HK大学定为50本必读书目之一。至今在很多实体书店畅销书榜单上面还有它的一席之地。
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,也是全世界第一位非暴力沟通专家,他穷尽一生都在探寻、推广和实践非暴力沟通的方法。
通过这样的非暴力沟通方式,不仅帮助了不计其数的人们,使他们在人际关系当中的沟通烦恼得到了有效解决,甚至在超级群体之间,比如国与国、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冲突问题都得到了缓和,从对立走向了合作。
或许是因为卢森堡博士师从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·罗杰斯,他的沟通理念也筑基在人性本善的预设之上,也就是人们天生热爱生命、乐于互助,所以非暴力沟通从始至终都在强调爱的力量。
是不是感觉有点心灵鸡汤的意味呢?那么,怎样才能让非暴力沟通方式不停留在肤浅的理解层面呢?我认为关键在于:如何破译爱的密码,让沟通得以实现,并产生一种正向循环的反馈模式。
很多听众也许会迷惑说:沟通这个事儿真的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吗?我们谁不是每天在说话?
可是我们在亲密关系里面说了那么多话,吵了那么多架,真的学会沟通了吗?
别着急,我先分享两个学员求助我的故事,这些故事或许可以帮你从旁观者的视角重新来审视沟通这件事儿。
第一位学员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士,也是一个初二孩子的妈妈。她着急的找到我说,她完全没有想到他那学习过跆拳道、身高将近1.8米的儿子,在学校居然遭到了校园霸凌,被打出伤来。
关键是:孩子既没有选择保护自己,也没有选择向他和老师去求助。她非常不理解孩子的行为,于是一边斥责孩子没用,一边很生气的去学校里面质问老师。
再次和我谈起这件事的时候,这位母亲的情绪仍然十分激动。她说自己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,所以找到我想要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?
通过我的引导,她明确了自己当时的气愤,更多是因为孩子出了事儿没事告诉她,而这种气愤里其实更多的是害怕和担忧。
更担心的是,以后孩子有了什么困难,或者遇到再重大的事儿,都像这次一样瞒着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