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中的情绪价值。
这里是一套讲述商业与心理学的课程。
今天的产品必须充满魅力。这句话你会同意吗?
当物质丰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消费行为就会取代生产行为,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。中国也正在面临这样一个变局。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,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。所以,我们的企业也要做出改变来匹配这个变化。
在课程的第一个模块,我想跟你分享中国的消费品公司们正在面对的几个新挑战。我们要提到的新挑战有四个,其中三个来自消费者的小视角,一个来自时代的大视角。
这一讲我们先讲第一个,今天中国消费者的第一个变化是面对极大丰富的供给,人们看待消费、看待品牌的态度正在从追随教主变成给自己挑选人生配角。这就要求新一代的产品家们要把做产品的教主意识切换成配角意识。
什么是教主,什么又是配角呢?
我来解释一下,教主意识就是我做一个好产品,给品牌立一个高级的人设在说服户来认同和追随。像英特尔说“内含英特尔”,欧莱雅说“你值得拥有”,茅台说“中国茅台香飘世界”,特仑苏说“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”,这都是典型的教主意识,他们都是在暗示我的产品有多好,我的人设多高级,潜台词都是我值得你追随。那配角意识呢?配角叙事的潜台词是你值得为我服务。
咱们就说海底捞吧。
1994年海底捞火锅横空出世,让整个市场感觉无比惊艳,当时黄铁英教授写了一本书叫《海底捞你学不会》,也成为了市场上流传多年的方F论经典。
海底捞刚诞生时为什么惊艳?
他其实没怎么高喊“我多好”,他是一个行动派,靠的是服务取胜。
你肯定体验过海底捞的服务,像热毛巾一样滚烫,客人连等位的时候都能够享受柠檬水、小零食、小桌游,完全不用担心自己被冷落或者无聊,这就是产品的配角意识,让客人觉得自己值得这么好的服务。
不过现在大家都学会了海底捞这套玩法,它的竞争压力就又大了起来,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啊,当教主还是当配角,是不是跟产品本身有关?
比如说像海底捞这样的餐饮服务业,还有工具属性的产品,手机呀,汽车呀,他们天生当然就是为人服务的,是不是天然就拥有配角意识呢?
也不尽然啊,你看小汽车本来妥妥的出行工具吧,但是乘用车行业里以教主自居的品牌一点都不少,丰田啊,经典广告叫做“车到山前必有路,有路必有丰田车”,车主在哪不重要。保时捷呢,更直白,叫“你为风景停留,他人为你驻足”,你看,虽然我是出行工具,但你跟着我,你能光宗耀祖啊,这都是教主意识。
直到2022年,理想汽车发布了L9新能源车,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明显的思路改变——他把车厢当作家庭一居室来设计,把汽车定位成了一个移动的家。
这背后的思路才是车是为车主服务的……